2022年11月21日 星期一

EP39.從平準保費跟自然費率淺談貨幣的時間價值

 













話說戰國時代有一個養猴人因為飼養了太多的猴子,食物的消耗量越來越大,於是跟他所養的猴子說:「從現在開始,我要訂立餵食的規則,我決定每天早上餵你們吃三升橡實,下午餵四升橡實。」想不到猴子們都很不高興,嫌早上吃的太少了,開始又叫又跳;於是,養猴人就說:「那這樣好了,我們就改成早上吃四升,下午吃三升。」猴子們聽了都很高興,因為這樣一來,早上變多了,於是就不吵鬧了。這個故事想必大家都有聽過,就是成語「朝三暮四」的由來,是源自於戰國時代哲學家莊子的齊物論。事實上,養猴人只改變了朝暮的數量,但猴子自以為是地滿足了,所以這個成語有暗喻人常會自以為是而不知。但是,事實真的是如此嗎?

大家好我是保險老爹,今天這集之所以會選擇談這個主題,原因很簡單,就是「賭爛」兩個字!賭懶什麼呢?賭懶老爹以前幫客戶規劃的附約被同業給終止掉了。其實這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當業務員在市場上協助客戶了解自己保障的內容後,往往接下來伴隨的就是要調整原有的保單,出來跑總是要還的,但這是在有規劃錯誤的前提下,我並不認為自己幫客戶規劃的保單有問題,但是依然被終止,而且只終止住院醫療實支實付這個商品,被終止的還不只一件,而且都還是同一家保險公司的業務員幹的,欸這個就有點意思了。進一步了解後,發現這家公司的業務員非常自豪自己家的住院實支實付型醫療險,不但一直跟客戶強調牙齒可以賠,還告訴客戶他們的保費是採平準保費,這樣的計算保費方式對保戶比較好,但因為這家保險公司的實支實付不能接受重複投保,所以為了能成交,他們就會把客戶舊的住院醫療實支實付終止掉,再投保他們家的,我只能說,真有種!我什麼商品都敢終止,住院醫療實支實付我還真不敢!因為這樣做會有以下四個風險:

1.重新履行據實說明義務。

2.等待期重新計算。

3.兩年除斥期間重新計算。

4.如果萬一轉換期間發生風險事故導致保戶兩邊的理賠都落空,保戶可以告業務員負損害賠償之責。

上面這些觀念在老爹的付費課程,談保險法64條的時候都有說過,這裡就不深談。其實如果你要強調自己公司的商品保障多好多好我OK,但是如果你認為平準保費對保戶比較有利,這點我就有意見了,原因就出在今天這個主題,「貨幣的時間價值」!我覺得不論是保戶,或者是業務員,這個觀念實在太薄弱了,才會導致整個保險市場充斥著高保費低保障的保單規劃,所以拜託,請大家這集一定要聽完,並且把這個觀念分享給你身邊的人!

要談貨幣的時間價值前,首先要帶大家了解金融的本質。到底什麼叫做金融?老爹曾在一本書上看到這樣的定義:


金融是本質是價值跨空間以及跨時間的交換!


最早期的社會型態,是採以物易物,通貨完全是消耗品,沒有保存的價值,一直到了貨幣被發明後,除了原本交易的功能外,還多了儲存的功能,進而產生了如何等值交換的問題,金融的發展因此孕育而生。跨空間的概念比較好理解,比如說明清時代出現的山西票號的出現,就是為了因應跨區貿易的頻繁,不可能出遠門做生意全身都帶著真金白銀,所以可以把錢先存在票號,帶著這張匯票就可以出門,在當地的票號憑著這張匯票換錢,如果場景拉到現代,就想像出國玩我們會先在台灣的銀行換好當地的貨幣,或是有些外商銀行強調可以用台灣的提款卡直接在國外的atm領錢之類的服務。這就是金融用以解決價值跨空間交換的例子,這不是我們今天要談的重點,接下來我們來談,那金融怎麼解決價值跨時間的交換?

以金融業的三根柱子:證券、銀行跟保險來分析。我們可以選擇把貨幣儲存在這三個機構,各自有不同的效果。透過證券商,我們可以投資公司股票,參與這家公司的營運,這家公司的經營者拿了投資人的錢去從事生產,如果營運績效好,股價會上漲,或者是配股配息,身為股東的我們就可以賺到超額報酬,但是相對的,如果績效不好,最慘有可能血本無歸,換句話說,沒有一種投資是保證獲利的,如果明明是投資,跟你說保證獲利,幹那一定是唬爛的,天底下沒有這種事,會這麼強調就是因為最近有人拿目前市場在在銷售的投資型保單問我說業務員強調什麼可以保底3.8%,但過去都配到7%以上,鎖三年就可以保本,只是礙於法令不能寫在合約上,這是真的還是假的?唉,我就跟他說,你請業務員簽個切結書,把他說的給付條件都寫上去,然後說如果到時候沒有這樣給付,他保證全額補給你,如果他敢簽我就敢showhand,你覺得他敢簽嗎?

好再來,如果我們把貨幣儲存在銀行,我相信這個大家都再熟悉不過了,可以放定存或活存,定存依照不同的年期以及幣別,有對應不同的利率,銀行給你的這個利率,就是補償你的時間價值,所以年期越長,理論上利率會越高,但現在是低利率時代,不管怎麼存利息都少得可憐,不過老爹是台南人,我知道還是有我的高中同學的理財方式是把錢存在銀行做定存的,至於划不划算,就見仁見智了。

最後,把錢放在保險公司。這邊不談儲蓄險跟投資型,因為這兩者針對時間價值的討論,某程度跟把錢放券商做投資跟放銀行存錢類似,所以會專注在討論保障型商品的時間價值。把錢拿去跟保險公司買保障型商品,觀念跟前面兩者完全不同,投保保障型商品的目的,是擔心某些風險事故的發生產生自己無法承擔的損失,因此透過保險契約來轉嫁風險。比如說投保一個最簡單的定期住院日額型醫療險,約定保額為日額1000,就是如果在未來一年內發生住院的事實,保險契約就會啟動,一天給付你1000元,但如果沒發生約定的風險事故,那保險公司就不需要做任何的給付。這種單方或雙方給付不確定的契約,叫做射倖契約,這是保險契約的一個特性。所以對被保險人而言,由於不見得會發生風險事故,所以正確的規劃應該用最少的保費來獲得當下最大的保障,沒發生事情就損失一點點的保費,這就是你的避險成本,但如果有發生事情,就可以用一點點的保費得到很高槓桿的保障。但對面的保險公司就不是這樣想了,他在想的則是要如何把收到的保費做轉投資,創造更高的效益來面對接下來「有可能的給付」,既然給付是不確定的,如果在眼前承擔相同的風險,也就是提供被保險人一樣的保障時,你是保險公司,你會希望現在保費多收一點還是少收一點呢?答案很明顯是能多收就儘量多收沒錯吧,現在多收一點,就能有更多的cash inflow去做轉投資,創造更多的投資報酬!於是終身險就被發明出來了,這種終身險的保費計算採平準保費,就是用當下的年齡計算出來的保費,分20年或30年把保費繳完,之後就不需要再繳保費,終身有保障;相較於傳統定期險是採自然費率,保費會隨著年齡的提高而上升,到了最高承保年齡上限後就不能再續保,是這兩者最大的不同。於是業務員基於上面的原因,加上賣終身險他業績跟佣金高很多,於是會建議客戶買終身而非定期。但老爹並不認為終身險適合每一個客戶,至少50歲以下的客戶是不急著考慮。原因一樣是貨幣的時間價值這七個字。因為平準保費象徵的,就是眼下是超繳保費的事實。舉壽險為例好了,一個40歲的男性如果要投保100萬的壽險,如果選擇一年期定期壽險,一年的保費大約2千7,如果選擇終身,一年保費3萬7,所謂的超繳保費,就是平準保費減去自然保費的差,也就是3萬7減去2千7等於34300,這筆錢其實就是要保人溢繳的保費,大家所熟悉的保單價值準備金,就是每年要保人這些溢繳的保費累積而來。業務員一直強調繳20年就終身有保障,等於是總繳保費74萬,去換一個未來100萬的保障,講白一點,就是我掛了,保險公司賠我100萬;的確,終身有保障聽起來讓人很安心,但仔細一算,理賠金有74萬是從我自己口袋掏的,保險公司只出26萬,這樣有保險嗎?有業務員會挑戰:你怎麼知道你繳滿20年才身故,如果你繳完第一年就掛了,3萬7換100萬是很高的槓桿效果;太好了,我就等你這樣問,如果我買了第一年就掛了,那更應該買定期險,花2千7就好,為什麼要我花3萬7?既然當下得到一樣多的保障,我當然是用最低的保費搞定,把省下來的預算,一年3萬4,拿去做別的財務規劃,透過時間加複利來解決未來沒有定期險後的問題,而不是把最有價值的貨幣全部都繳給保險公司,讓他拿我的錢去轉投資買地蓋樓,然後等N年後約定的風險事故發生時,把我當年的本金加一點利息還給我。保險公司吃銅吃鐵,我吃渣渣,這樣真的是理想的風險管理方式嗎?

貨幣的時間價值講白了,就是現在的錢比未來的錢有價值,50年前的100萬可以買一棟房子,50年後的100萬,連一台國產車都買不起,因為有通貨膨脹這個怪獸存在,錢只會越來越薄,這就是它的威力;而金融業就是在玩貨幣時間價值的遊戲,或者是說,就是在賺貨幣時間價值的錢,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比誰有辦法吸收到更多當下最有價值的貨幣,在更遠未來用貶值後的貨幣加一點補償還你,如此而已。

而前面提到這家保險公司的住院醫療實支實付,在我眼中更是把貨幣的時間價值玩到了極致,上面說的終身險,雖然眼下是超繳保費,但是至少繳20年就保障終身,但這個實支實付依然是定期險,所以就是要一直繳到最高承保年齡,我看到一個轉介紹客戶新生兒的保單,0歲女性光這個商品一年的保費就超過1萬元了,要這樣一直繳到80歲,的確!別家實支實付到了這個小朋友5、60歲可能保費會高於1萬,但那是5、60年後的貨幣價值,跟我現在給出去的貨幣是完全不同的價值啊!同理可證,他們家還有一個住院醫療實支實付附約,一樣採平準保費,用現在的年齡固定繳費到75歲,但過程不會提供實支實付保障,功能只有等到你75歲的時候可以讓早期另外花錢投保但承保年齡上限只到75歲的實支實付多承保5年,可以保到80歲,玩的其實是一樣的遊戲!真的有對保戶比較有利嗎?至少懂得掌握貨幣時間價值的我,是沒興趣的!

若您聽懂了,那我們回來看最前面朝三暮四的故事,老爹問大家,究竟是人聰明還是猴子聰明?當然是猴子啊!因為猴子比人懂貨幣時間價值的觀念,能先拿到比較多當然要爭取,因為先拿到手比較有價值啊!你若不信,我拿財務計算機算給你看!假設眼前有兩個投資規劃,都是期初支付10元,一個在接下來連續三期末可以領回3元、4元跟5元,另一個則是連續領回跟5元,4元跟3元,你會選哪個呢?用財務計算機按一按你就會發現,前者的irr是8.9%,後者的irr是10.65%,你說不對啊,兩個方案都是存10元三年後領回12元,為什麼報酬率會不一樣?答案就是因為要考量貨幣的時間價值。同理,很多業務員在跟客戶講解儲蓄險建議書的報酬率時,如果是六年期零存整付型的,都會拿第七年的解約金減去第六年的解約金,用這個差額除以本金來算報酬率;或者是六年期還本型,就用第七年起的還本金除以本金來算報酬率,這些算法都是錯誤的,這種算法都沒有考量前六年的時間成本,換句話說因為沒有考量到貨幣的時間價值,算出來的數字都是沒有依據且高估實際報酬率的。

如果你今天聽完了老爹的說明,你還是比較喜歡終身型的商品,或是平準保費的計算基礎,那沒問題,這就是你個人理解思考後的選擇,那就去做吧沒問題的!但是如果你是對保險一知半解,只是單純相信業務員的話而做的規劃,那老爹勸你把自己的保單翻出來了解一下吧,畢竟業務員的嘴,騙人的鬼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