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期醫療像租房子,只保到70歲之後什麼都沒有;終身醫療像買房子可以保障一輩子!】
【定期醫療保費沒用到拿不回來被保險公司賺走;終身醫療像儲蓄沒用到的保費可以領回!】
【定期醫療繳到70歲的總繳保費可能會比終身醫療繳費20年來的多!】
【衛福部統計人一輩子的醫療花費將近400萬,一單位終身醫療有300萬醫療帳戶比較足夠!】
相信只要您有跟業務員討論過保險規劃,一定對以上說法不陌生吧?
然而真的就像業務員口中的,終身醫療是那麼的不可或缺嗎?
我本身在保險業服務已邁入第十四年,且即將取得CFP認證高級理財規劃顧問的資格,在這可以負責任的告訴各位,我並不認同這個商品!雖然這個商品在台灣的滲透率超過九成,幾乎可說是人手一張,但業務員提到終身醫療種種的好,充斥著許多似是而非的陷阱,今天我就花點時間幫它卸妝,帶大家從需求面以及話術面破解這個商品,當你真的了解它的本質後,再自己評估有無規劃的必要囉~
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商品,到底定期醫療跟終身醫療提供的保障以及保費有什麼差異呢?我們都以31歲女性為例,規劃日額1,500元的定期醫療險,所提供的保障與保費如下表:
至於終身醫療,一年保費是13,360,繳費20年保障終身,提供的保障如下:
業務員的話術很簡單,客戶先生雖然新的方案20年總繳保費267,200高於定期險的159,945元,但一來很明顯的終身醫療提供的保障不但比定期醫療豐富,再者繳20年後保終身,不像定期險繳到70歲以後就拒保,更棒的是當我們離開的時候,所繳保費會乘以1.05倍扣掉理賠過的金額把沒用到的保費還給家人,保費有去有回不浪費,最後衛福部的統計人一輩子的醫療花費將近400萬,這個終身醫療帳戶開啟後就有300萬的額度可以運用,趕快趁今天幫自己的醫療保障做升級吧!講的理直氣壯,通常只要不是卡在預算問題,10個客戶9個會乖乖簽名畫押,打完收工!
但,千萬不要只聽業務員跟你說的,業務員沒告訴你的往往才是重點啊!
首先我們從需求面來談,雖然終身醫療理賠項目看似豐富,但仔細看它的給付分類,是分成住院前、中、後以及其他,換句話說回歸本質,其實終身醫療只會給付跟定期險一樣的住院日額以及一些因為住院產生的小花費,看似豐富的背後其實每個項目都只給一點點,而且要有發生才有,沒發生就沒有給付。釐清了這一點之後,再來我們要思考的就是到底我們醫療最大的費用是什麼?是病房費嗎?絕對不是!原因有兩個,一是醫療科技的進步,二是健保吃緊的財務狀況,這兩個原因會帶來兩個影響,第一是基本上現在住院天數普遍不會太長,甚至很多過去要住院才能動的手術現在直接門診就處理好請你回家,試問買再高的住院日額給付,若醫院不讓你住院,理賠的到保險金嗎?至於第二個影響是雖然住院天數下降,但是需要自費的項目變的非常多,如果你想要比較好的醫療品質,不好意思健保不給付請你自費,小到鼻胃管、耳溫套等耗材,大到癌症標靶藥物、心臟支架、人工髖膝關節等費用,都需要自費,這些才會是我們醫療最大的花費,而這些花費終身醫療一樣一塊錢也不會給付,要靠的是便宜又好用的實支實付醫療險來解決。我舉我父親上個月住院的案例跟大家分享,他老人家上個月冠狀動脈阻塞住院,花了將近18萬,但仔細看一下他的帳單,有15萬花在醫用材料費(心臟支架一根5萬,三根15萬),至於病房費,升等單人病房一天自費4,500,住兩天共花了9,000元,如果我父親是規劃上面一單位的終身醫療,這次的理賠只會給付(1,000+500)X3=4,500元的病房費加上3,000元的手術費一共7,500元,這樣的理賠金連付我兩天自費的病房升等費差額都不夠了,更別提要價15萬的支架費。所以,再次強調,我們醫療最大的缺口是在健保不給付需要自費的雜費項目以及手術費,能解決這個問題的只有住院醫療實支實付這個保險商品,終身醫療是一點幫助也沒有的喔!因此,從需求面而言,終身醫療能解決的問題其實很有限的。
接下裡,就帶著大家來破解業務員的話術吧!
話術一、
【定期醫療像租房子,只保到70歲之後什麼都沒有;終身醫療像買房子可以保障一輩子!】
照字面上的說法的確沒錯,但我們要思考的重點並不是沒有了保險怎麼辦,而是如果依照業務員的建議買了終身醫療,70歲以後是不是就真的解決了我的醫療問題?若可以,再貴我都買;若不行,再便宜都是浪費。但就像我前面說的,未來住院天數只會越來越短,自費的項目只會越來越多,終身醫療基本上沒太多發揮的空間;再者,仔細思考一下,對一個目前31歲的人,現在花錢去買一個70歲以後用的東西,試問40年後一天住院賠1,500元,到底還剩多少價值呢?如果用1.5%通膨來預估,40年後的1,500元只值827元;最慘的是那些新生兒一出生就被業務員說服幫小孩買了終身醫療的爸媽,70年後1500元只剩下529元的價值,而且搞不好到那時候醫療已經進步到視訊看診直接在家做治療根本不需要住院了,試問你怎麼知道70年後的醫療環境會是什麼景象呢?因此保險規劃本來就是應該隨著每個人不同的階段以及不同的時空環境下慢慢做調整的,想要透過一個商品就解決一輩子的問題,就像你小時候幫自己買了一件衣服但是期望可以穿上一輩子,有可能嗎?
照字面上的說法的確沒錯,但我們要思考的重點並不是沒有了保險怎麼辦,而是如果依照業務員的建議買了終身醫療,70歲以後是不是就真的解決了我的醫療問題?若可以,再貴我都買;若不行,再便宜都是浪費。但就像我前面說的,未來住院天數只會越來越短,自費的項目只會越來越多,終身醫療基本上沒太多發揮的空間;再者,仔細思考一下,對一個目前31歲的人,現在花錢去買一個70歲以後用的東西,試問40年後一天住院賠1,500元,到底還剩多少價值呢?如果用1.5%通膨來預估,40年後的1,500元只值827元;最慘的是那些新生兒一出生就被業務員說服幫小孩買了終身醫療的爸媽,70年後1500元只剩下529元的價值,而且搞不好到那時候醫療已經進步到視訊看診直接在家做治療根本不需要住院了,試問你怎麼知道70年後的醫療環境會是什麼景象呢?因此保險規劃本來就是應該隨著每個人不同的階段以及不同的時空環境下慢慢做調整的,想要透過一個商品就解決一輩子的問題,就像你小時候幫自己買了一件衣服但是期望可以穿上一輩子,有可能嗎?
話術二、
【定期醫療保費沒用到拿不回來被保險公司賺走;終身醫療像儲蓄沒用到的保費可以領回!】
你知道台灣消費者談到買保險最大的擔心是什麼嗎?並不是萬一用到保障足不足夠,而是如果沒用到保費可不可以拿回來!必須要說保險公司太了解消費者在想什麼了,所以抓住消費者這個心理,新的產品的設計都會結合了領回的機制,人走的那一天,會把所繳保費扣掉理賠過的金額,沒用到的退還給身故受益人,消費者覺得很開心,因為繳出去的錢都可以拿的回來,不會被保險公司賺走,殊不知保險公司更開心,因為消費者一旦買了這種保險,只會被保險公司賺更大而已!為何這麼說呢?因為保險公司要賺的錢從來就不是來自於降低理賠的成本,而是在於收到保費後轉投資的收益!不管是儲蓄險也要,醫療險也好,客戶把保費繳給保險公司,要的就是保險公司提供相對應的保障,以上面的例子來看,一位31歲的女性買日額1,500元的定期住院醫療保險,一年的保費是2,820元,但因為害怕保費沒用到浪費了,於是一年花了13,360元買終身型,想說反正當儲蓄人走了沒用到的一樣會還給家人。然而對保險公司而言,兩個商品一樣提供日額1500元的保障,但終身比定期一年多收了10,540元,保險公司就可以每年把這筆多收的保費拿去做轉投資,賺了6%也好,8%也好,一塊錢也不會分你,直到假設被保險人90歲時身故了,過程領過10萬的理賠金,到時候再把總繳保費267,200元乘以單利5%後扣掉10萬還給受益人,你真的覺得這樣的規劃很划算嗎?如果把這每年省下來的1萬元自己去買一個繳費20年期的儲蓄險也好,定時定額20年買基金也好,哪怕是放定存20年都好,讓它一直複利滾存到90歲,你知道這樣的效果會有多驚人嗎?然而絕大多數客戶都選擇了放棄這筆錢的使用權,寧願多繳保費讓保險公司靠這個商品多收的保費轉投資賺翻了呢!
【定期醫療保費沒用到拿不回來被保險公司賺走;終身醫療像儲蓄沒用到的保費可以領回!】
你知道台灣消費者談到買保險最大的擔心是什麼嗎?並不是萬一用到保障足不足夠,而是如果沒用到保費可不可以拿回來!必須要說保險公司太了解消費者在想什麼了,所以抓住消費者這個心理,新的產品的設計都會結合了領回的機制,人走的那一天,會把所繳保費扣掉理賠過的金額,沒用到的退還給身故受益人,消費者覺得很開心,因為繳出去的錢都可以拿的回來,不會被保險公司賺走,殊不知保險公司更開心,因為消費者一旦買了這種保險,只會被保險公司賺更大而已!為何這麼說呢?因為保險公司要賺的錢從來就不是來自於降低理賠的成本,而是在於收到保費後轉投資的收益!不管是儲蓄險也要,醫療險也好,客戶把保費繳給保險公司,要的就是保險公司提供相對應的保障,以上面的例子來看,一位31歲的女性買日額1,500元的定期住院醫療保險,一年的保費是2,820元,但因為害怕保費沒用到浪費了,於是一年花了13,360元買終身型,想說反正當儲蓄人走了沒用到的一樣會還給家人。然而對保險公司而言,兩個商品一樣提供日額1500元的保障,但終身比定期一年多收了10,540元,保險公司就可以每年把這筆多收的保費拿去做轉投資,賺了6%也好,8%也好,一塊錢也不會分你,直到假設被保險人90歲時身故了,過程領過10萬的理賠金,到時候再把總繳保費267,200元乘以單利5%後扣掉10萬還給受益人,你真的覺得這樣的規劃很划算嗎?如果把這每年省下來的1萬元自己去買一個繳費20年期的儲蓄險也好,定時定額20年買基金也好,哪怕是放定存20年都好,讓它一直複利滾存到90歲,你知道這樣的效果會有多驚人嗎?然而絕大多數客戶都選擇了放棄這筆錢的使用權,寧願多繳保費讓保險公司靠這個商品多收的保費轉投資賺翻了呢!
話術三、
【定期醫療繳到70歲的總繳保費可能會比終身醫療繳費20年來的多!】
【定期醫療繳到70歲的總繳保費可能會比終身醫療繳費20年來的多!】
雖然這個案例是終身險總繳保費高於定期險,但我承認在有些年齡下的確會發生定期險總繳保費接近或高於終身險的情形,然而難道這樣就應該買終身型的嗎?錯了!因為你沒有考慮到貨幣的時間價值這個因素。什麼叫貨幣的時間價值呢?問問自己20年前的100萬跟現在的100萬哪一個比較值錢你就懂了,因為通貨膨脹的因素,導致我們的貨幣是一直在貶值的,換句話所,現在的錢一定比未來的錢還有價值,這個案例下31歲女性20年下來終身險的總繳保費是267,200元,定期險是40年共繳159,945元,不要說15萬啦,就算總繳保費是30萬好了,這30萬是分40年慢慢一點一點繳給保險公司,相較終身險是壓縮在20年就把保費繳完,等於是把比較有價值的錢提早給了保險公司,保險公司透過這個商品又從你身上再賺到了這筆錢的時間價值呢!
話術四、
【衛福部統計人一輩子的醫療花費將近400萬,一單位終身醫療有300萬醫療帳戶比較足夠!】
這真的是最扯最瞎最不負責任的話術了,你說前三個話術需要用一些財務管理的角度來破解,有專業的成份在不是每個業務員都懂,但國人一輩子的花費將近400萬,這裡面絕大多數的花費都是我前面強調過那些健保不給付需要自費的藥物、器材以及手術費,然而終身醫療一單位300萬的醫療帳戶,只給付病房費跟一些哩哩扣扣的小花費,試問人一輩子病房是能住幾天呢?所以不要說上限300萬,3000萬又怎樣,還不是一樣看得到吃不到?這個基本道理我不相信有業務員不清楚,但卻還是拿這個話術來匡不懂的客戶,這是我最不能認同的行為!知識與專業應該是要拿來幫助比你弱勢的人,而不是仗著我比你懂拿來當掠奪的武器,無奈這樣的業務員,比比皆是啊。
因此,每當我協助客戶做風險管理規劃,我都會先請客戶釐清一個問題:“請問您買保險,是怕用到?還是怕沒用到?”這個問題真的很重要,因為如果你的出發點不對,就會買到不對的保險!假如你怕用到,那我們就來花點時間討論你擔心害怕什麼問題,我再協助你用最低的預算做到最高的保障來解決你的問題;但若你跟我說你怕沒用到,那我會告訴你把錢省下來吧別買保險了,因為你若是因為怕保費沒用到浪費而去買了結合終身、還本、保回那種醫療險,我可以告訴你,你買到的保障不會高,儲蓄效果也不會好,規劃這種商品不但完全不能解決問題,只是便宜了保險公司以及肥了業務員罷了,我的專業與職業道德不允許我這麼做,這種錢我也賺不來囉~
買錯保險,真的比不買保險更可怕!
後記1.
之前有網友問過我,業務員只要有出新商品就會來推銷,商品又那麼多那麼複雜,到底要怎麼分辨什麼該買什麼不該買呢?我跟她說很簡單,只要反問業務員一個問題,那就是這個商品你自己有沒有買,若有買請把保單拿出來,確認過我們再來談;若沒買,請告訴我你自己不買的原因吧。相信我,光這個動作就可以擋下市場上百分之八十的業務員了!太多業務員每天都忙著把自己都吃不下的東西往客戶嘴巴裡塞,還理直氣壯的說都是為了你好呢!
後記2.
雖然本篇文章在探討終身醫療的必要性,但其實筆者想要表達的並不是只針對這個商品,而是市場上所有高保費換低保障的商品。消費者要購買保險一定要先有一個健康的認知,那就是保險是消耗品,沒用到就沒用到,保費就花掉了;一旦你希望保費不要被浪費,你就會多花很多倍的保費買到一個要保障沒保障,說儲蓄沒儲蓄的變形商品。真正的保險,其實很簡單、很好懂、很便宜的,都是業務員把它變的既複雜、又難懂、還貴的要死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