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8日 星期六

職涯15年最常被問的三個保險規劃問題(下)

職涯15年最常被問的三個保險規劃問題(下)



終於,來到這系列的最後一篇文章!來跟大家聊聊這個最常被問到的第三個問題:付多少保費才合理?



先講答案,我想你應該也猜到了,沒錯跟前面兩題一樣,我依然沒辦法回答你。因為這個答案會跟以下幾點息息相關。



一、預算:每個人的收入都不一樣,當然配置在保費的程度也會不一樣。



二、風險承受度:收入高並不表示保險一定買的多!舉個最極端的例子,郭董夠有錢了吧,但你覺得他需要買保險嗎?所以請認清這個事實吧,越不能承受風險的人,才越需要保險喔



三、價值觀:觀念的建立來自於過去長期經驗的累積,這就是所謂的錨定效應。對有經歷過風險事故的人,年繳保費6萬了還想再繼續買,但對不認同保險的人來說,一年保費繳6000可能都快要他的命呢!



有發現嗎?從最初的需求,到保額,到預算,其實都應該是業務員跟客戶彼此討論溝通後得到的一個最適合答案,但你回想一下過去購買保險的例子,真的是這樣嗎?還是業務員有出新商品就來推銷你,你也搞不清楚自己到底有沒有需要,或是保費負擔是否過重,基於信任,甚至單純因為不好意思拒絕,就這樣買單了呢?



我不能說買錯保險,比不買保險嚴重;畢竟,貴的永遠都不是確定的保費,而是不確定的風險!但是消費者如果願意先下點功夫做點功課,一來一定可以少走很多冤枉路,少花很多冤枉錢,再者,當客戶不再讓業務員予取予求,某程度也提升了台灣保險市場的發展以及從業人員的素質囉。



拉回來主題,如果硬要替預算找個通則,很多業務員會搬出保險雙十理論的第二個十,那就是用收入的百分之十來做風險管理規劃,假設一個月收入5萬的人,每個月就提撥5000元來買保險。老爹我認同這個理論,但是有一個大前提,那就是預算千萬不要一次到位!什麼意思呢?對一個月收入5萬的人,每個月保險的預算是5000,絕大多數業務員就會拿著雞毛當令箭,打一張年繳6萬的保險建議書,理直氣壯告訴你應該這樣做規劃!很可能現在的你處於一個人飽全家飽的階段,6萬塊保險就這樣繳下去了,但要知道人的狀態是會變的!人的責任會一直上升,但是收入並不會,當未來結了婚、有了小孩、買了車子房子、父母老年的醫療照護,這些責任都需要保險,如果人生第一張保單就把子彈打完了,試問你接下來還有多少預算呢?所以所謂收入的10%是包括未來所有風險管理的預算,個人與家庭、有形實質風險與無形責任風險全都包含在內的喔,因此精打細算真的很重要!



綜合以上三篇的討論,我想保單的樣貌慢慢浮現了。最理想的保險規劃,就是針對自己所擔心的風險,用當下可以接受的最低預算,買到當下最足夠的保障!這也是為什麼老爹跟市場上絕大多數業務員不一樣的地方,會建議用定期險來當作保險規劃的主力,因為上述的需求,只有定期險做得到!



還記得上一篇最後提到的問題嗎?假設一位30歲女性,想要投保重大疾病險,預算是一年保費1萬元,眼前有兩個選擇,一個是保額30萬的終身重大疾病險(繳費20年保障終身),另外一個是保額150萬的定期重大疾病險(繳費20年後契約就結束),試問你會選擇哪個呢?



老爹跟大家報告,長時間市場觀察下來的結果,絕大多數是選擇前者,原因很簡單,終身險繳滿20年後,無論什麼時候發生事情,都會有保障,定期險繳滿20年就沒了,不但保費都浪費掉了,萬一之後才發生風險,還什麼保障都沒有。這觀念你知道我知道獨眼龍也知道,但是老爹並不認同這個看法,原因很簡單,因為如果你擔心的是20年甚至更久以後才發生風險,你等於用總繳保費20萬去換一個30萬的保障,這樣的規劃還有保險的槓桿效果嗎?我個人是打問號啦,更別說像老爹,37歲男性,可能已經變成20年總繳保費25萬換30萬的保障了,我實在不懂,這種把自己繳的保費拿回來的保險規劃真的是客戶希望解決的問題嗎?當然有業務員會挑戰我,你怎麼知道客戶繳滿20年才發生事情呢?假如客戶買的第一年就得到癌症,用1萬換30萬,30倍的槓桿效果不是嗎?如果是這樣我就會反問這位業務員,如果你擔心的是當下的風險,那更應該用定期險來做規劃!你是1萬換30萬,我是1萬換150萬,誰的槓桿效果比較高呢?換個角度說,如果客戶的需求是只需要重大疾病30萬的保障,我就會用定期來做,一年保費只要2000元就搞定(150萬保額保費1萬,所以30萬保額保費2000),相較用終身險一年保費1萬元,每年可以省下8000元的預算,客戶要做的事情就是趕快趁定期險有提供跟終身險一樣保障的這段期間,把省下來的保費支出拿去做別的財務規劃,不管是定時定額投資買基金、存零股、買ETF、哪怕是儲蓄險也好,讓這個財務規劃創造出來的累積報酬,去解決N年後定期險沒辦法提供保障的問題囉!



老爹個人認為,這才是保險商品的使用方式,絕對不是什麼都要追求終身,到頭來錢全部都卡在保險裡動不了就算了,還買到一堆根本沒辦法解決風險的商品。




2020年8月3日 星期一

職涯15年最常被問的三個保險規劃問題(中)

職涯15年最常被問的三個保險規劃問題(中)


接下來,我們來聊聊老爹最常被問到的第二個保險規劃問題:保額要保多少才足夠?



不過很遺憾,跟上一題一樣,沒有正確的答案。因為如果你問一個從來都沒風險經驗的人,可能覺得保險是可有可無,有買就好,沒買好像也不會怎麼樣;但若問一個曾經發生風險事故或是正需要保險理賠的人,答案可能變成保額越高越好;若再去問一個已經被保險公司拒保的人,回答可能是只要保險公司願意賣我就願意買;同樣的問題,卻有著天差地遠的答案,這就是做風險管理規劃最矛盾的心態,當你有選擇權的時候,往往不會覺得自己有需要,當你急著想要買的時候,往往已經沒什麼選擇了。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在風險事故發生前,先釐清上一篇文章談到的問題,確認什麼風險的發生是自己無法承受的,提早幫自己做好規劃囉!



如果針對上一篇老爹提到的三個必備的險種你想知道建議的保額,實支實付老爹已經有說了,可以的話最好做到雙實支實付甚至三實支實付;至於壽險,就要把責任量化成保額。一般來說有兩種方式,第一是利用雙十原則的第一個十,直接把自己的年所得乘以十倍當保額,假設一個年所得200萬的人,死亡保額可以規劃2000萬,這意思就是萬一今天很不幸的一個家庭的經濟支柱不在了,留下來的家人至少還是可以維持原本的生活水準10年,不至於經濟直接受到困頓;至於第二種方式則是直接計算缺口,比如說房貸還有1000萬,想留給自己父母親500萬,配偶以及小孩1000萬,這樣加總起來就得出需要2500萬的保額。最後,關於失能跟長照險,其實對於這兩個險種,網路上的筆戰從來沒少過,但老爹個人認為兩者本來就是解決不同的問題,沒辦法放在一起做比較。以認定條件、保障項目以及給付對象來區分,失能險是用失能等級表,偏向於彌補工作不能的損失,給付對象是自己,比較適合年輕人規劃;長照險則是用巴氏量表(失能)跟CDR(失智)表來認定,偏向因老化造成生活不能自理與認知障礙,給付的對象是請看護的費用,比較適合年紀長者優先規劃;所以若要問老爹,可以的話,就各規劃一半吧,一來可以分散商品認定的風險,一來也可以分散保險公司的風險囉!



當然,不論是買什麼或是買多少,一定會跟一個重要的關鍵做連動,那就是必須要付出的保費。畢竟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這系列最後一篇文章,就會帶大家來討論這最常被問的第三個問題:保費要付多少才合理?



最後,別認為老爹這篇有講跟沒講一樣,實務上,當你在買保險的時候,真的有認真看待”保額”這件事嗎?假設一位30歲女性,想要投保重大疾病險,預算是一年保費1萬元,眼前有兩個選擇,一個是保額30萬的終身重大疾病險(繳費20年保障終身),另外一個是保額150萬的定期重大疾病險(繳費20年後契約就結束),試問你會選擇哪個呢?思考看看吧,下一篇再來做討論。



2020年8月1日 星期六

職涯15年最常被問的三個保險規劃問題(上)















算一算,老爹踏入保險業已經邁入第15年,發現雖然我叫保險老爹,但部落格裡討論個人商業保險規劃的文章反而不多。今天,就跟大家來聊聊職涯裡最常被問到的三個保險規劃問題吧!
首先,保險要買哪些才正確?
關於這個問題,很抱歉,老爹沒辦法給你答案,因為每個人的責任狀態都不一樣,風險管理規劃建議本來就是因人而異的,要面對面做過會談後才能評估。不過,雖然沒辦法給答案,但是可以給方向與觀念!容老爹搬出風險管理概論這本教科書裡面的內容來跟大家做個報告!
先來看圖吧!我們畫出一個十字象限,橫軸是損失頻率,縱軸是損失幅度,把象限分割成四等分,首先是右上方,損失頻率高且損失幅度也高的風險,比如說酒後駕車、武漢肺炎大流行期間硬要出國玩、騎車闖紅燈搶黃燈、颱風天航空公司班機硬要飛等等,基本上這類的風險唯一的管理方式就是風險規避,講白了就是不要去做!都告訴你發生機率很高,發生的損失也很大,你還要去做那出了事還能怪誰呢?
接下來是右下方,損失頻率高損失幅度低,比如說像老爹喜歡打籃球,籃球基本上就屬於這類風險,很容易有扭傷拉傷,但了不起就冰敷熱敷個幾天,或是給醫師針灸推拿買些水藥來喝就解決了,針對這類風險,我們管理的方式就是"風險預防",比如說加強熱身,強化肌耐力,甚至是不斷提醒自己已經不年輕了打球別那麼拼都可以,透過事前預防的方式來做管理。
接著談左下方,發生頻率低且損失幅度低,這種風險基本上根本不用管理,因為一來發生機會很低,再者就算發生了也不痛不癢,這類風險,"自承"即可!
最後,左上方這塊,是發生頻率低但是損失幅度高,這塊才是真正需要做風險管理的風險,方法則是"轉嫁"。用白話文來說,需要買保險的,是針對發生機率很低,但是一旦發生了損失幅度會很高的風險!老爹常說,風險看機率沒意義,因為我管你台灣目前國人罹癌率是30%,40%還是50%,對我而言,就只有兩種可能,那就是有中跟沒中,有中就是機率100%,沒中就是0%,沒有別的機率了。換句話說,發生的機率不再是重點,沒中很恭喜你給你拍拍手,重點是萬一發生了,我有沒有辦法承受這個風險帶來的損失,如果可以,那也不需要規劃;萬一不行,那就會建議透過保險的方式來做轉嫁囉~
教科書上的理論是如此,那實務上呢?老爹必須很遺憾的跟大家報告,當保險變成商業行為後,大家買的商品,通常不是左上,而是左下跟右下,也就是大家都花錢買著自己能夠承受的風險的保險,而忽略了自己不能夠承受的風險才是真真需要規劃的保險,你看終身醫療或是還本型醫療這種商品人手一張就是最好的證明。
因此,回到本篇文章探討的重點,究竟哪些保險是必須要買的呢?老爹認為有三種!
第一、實支實付型醫療險!隨著醫療科技不斷的進步,加上台灣全民健保的虧損狀態,未來需要自費的醫療項目只會越來越多,且越來越貴,實支實付型醫療險就是可以用來解決住院時健保不給付的自費項目,這個花費就是每個人一生當中醫療最大的缺口,因此一定要買好買滿;如果只投保一家,就保到最高吧,更好的方式是可以做雙實支實付甚至是三實支實付(兩張個單一張團單),讓自己的保障能夠更完善喔!
第二、壽險跟意外險!針對有責任的人,諸如有配偶、有小孩、有貸款、有年長父母等,老爹會特別提醒死亡保障的重要。如果你是一個有責任要扛的人,一定要去思考,萬一有一天最壞的狀況發生了,留下來的人有沒有辦法承受少了你的風險,如果可以,那沒事;但如果不行,請趕快幫自己拉高壽險以及意外險的保障吧!
最後,失能或長照險!實支實付型醫療險可以解決醫療體系內的問題,壽險與意外險可以解決責任的問題,而失能跟長照險,則是用來解決醫療體系以外的問題。萬一遇到失能或長照狀態,沒辦法做治療,但後續會有很長的被照護期間,不論是工作收入的損失,或是未來照護的費用,都有可能是一個永無止盡的黑洞,很輕易的就可以壓垮一個人甚至一個家庭;因此,失能險跟長照險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是老爹認為必備的第三個險種。
就先聊到這吧,下一篇我們再來討論最常見的第二個問題:保額要保多少才足夠?